雜誌簡介:
本雜誌於2025年3月停刊,第471期為最後一刊。
「諮商與輔導」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,創刊的旨趣,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,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,能夠共同參與。
適合閱讀對象:學校、企業機構、社會輔導機構、醫療機構、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,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。
簡介
本期內容簡介
孕產婦心理健康守護之道,
一通電話找到你的幸孕守護神!
小欣是一位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,婚後不久便迎來了懷孕的喜訊。然而,異鄉生活帶來的不只是喜悅,還有適應的壓力。語言的隔閡、文化的差異,讓她在孕期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。丈夫因工作忙碌,無法時時陪伴,而她的家人遠在千里之外,每當夜深人靜,焦慮與不安便悄然襲來。
專業團隊的陪伴,讓心找回安定
一、孕產婦憂鬱防治:協助轉介至心理諮商、精神醫療評估、中醫診療服務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,小欣的情緒起伏越來越明顯,失眠、易怒、甚至偶爾冒出「我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?」的想法。產檢時,醫護人員發現她的「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」分數高達21 分(超過13 分即表示有憂鬱風險),便立刻為她轉介臺灣醫療諮商心理學會承接的「桃園市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」計畫。接到關懷專員的來電時,小欣原本充滿戒心,然而關懷員,耐心地聆聽她的困擾,讓小欣逐漸卸下心防,並協助小欣獲得4 次心理諮商的補助;同時也推薦小欣使用中醫診療調理服務,使孕期中至產後的身心皆能受到良好的照護。
二、學習「友- 情- 義」三大心理健康保護因子
關懷員為小欣進行了「心理健康mBMI 友- 情- 義」的幸福感評估。(量表共3 個題目,以0~10 分自評,目的是用來測試三種正向幸福感的心理健康保護因子,mBMI ≥ 21 分:顯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,幸福感較高,可預測低憂鬱;mBMI < 21 分:可能幸福感低落,可預測高度憂鬱傾向。)測試結果顯示,小欣的幸福感分數僅10 分(B:3,M:4,I:3),顯示她在人際支持、情緒管理及自我價值認同方面皆有不足,幸福感低落。這項評估讓小欣意識到,除了處理憂鬱情緒,還需要積極培養支持系統,提升自身的幸福感。
在關懷員的引導下,小欣開始學習「友- 情- 義」三大心理健康保護因子,學習自助。
● B(友)Be friend:建立支持系統,找到可以傾訴與陪伴的朋友。
● M(情)Mindfulness:透過正念練習與自我對話,學習安定內心情緒。
● I(義)Identity: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,找回對母職與自我的信心。
此外,關懷員也協助小欣加入桃園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,結識了同樣來自異鄉的新手媽媽。透過這些資源,小欣的憂鬱情緒逐漸獲得改善,她說:「當初覺得自己很無助,現在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還有很多人願意陪伴與幫助我。」
小欣的故事並非個案,許多孕產婦在這段旅程中,都可能面臨心理上的挑戰。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支持,桃園市政府推出「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」計畫,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心理諮商、中醫調理與精神醫療評估等補助。如果您或身邊的親友正在經歷類似的困境,請記住:您不需要獨自承擔這一切。撥打一通電話,就能找到屬於你的「幸孕守護神」,讓我們一起攜手,守護你的身心健康,迎接幸福的未來。
服務專線:0921116802(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)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,上午10 點至下午6 點
孕產婦心理健康守護之道,
一通電話找到你的幸孕守護神!
小欣是一位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,婚後不久便迎來了懷孕的喜訊。然而,異鄉生活帶來的不只是喜悅,還有適應的壓力。語言的隔閡、文化的差異,讓她在孕期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。丈夫因工作忙碌,無法時時陪伴,而她的家人遠在千里之外,每當夜深人靜,焦慮與不安便悄然襲來。
專業團隊的陪伴,讓心找回安定
一、孕產婦憂鬱防治:協助轉介至心理諮商、精神醫療評估、中醫診療服務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,小欣的情緒起伏越來越明顯,失眠、易怒、甚至偶爾冒出「我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?」的想法。產檢時,醫護人員發現她的「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」分數高達21 分(超過13 分即表示有憂鬱風險),便立刻為她轉介臺灣醫療諮商心理學會承接的「桃園市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」計畫。接到關懷專員的來電時,小欣原本充滿戒心,然而關懷員,耐心地聆聽她的困擾,讓小欣逐漸卸下心防,並協助小欣獲得4 次心理諮商的補助;同時也推薦小欣使用中醫診療調理服務,使孕期中至產後的身心皆能受到良好的照護。
二、學習「友- 情- 義」三大心理健康保護因子
關懷員為小欣進行了「心理健康mBMI 友- 情- 義」的幸福感評估。(量表共3 個題目,以0~10 分自評,目的是用來測試三種正向幸福感的心理健康保護因子,mBMI ≥ 21 分:顯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,幸福感較高,可預測低憂鬱;mBMI < 21 分:可能幸福感低落,可預測高度憂鬱傾向。)測試結果顯示,小欣的幸福感分數僅10 分(B:3,M:4,I:3),顯示她在人際支持、情緒管理及自我價值認同方面皆有不足,幸福感低落。這項評估讓小欣意識到,除了處理憂鬱情緒,還需要積極培養支持系統,提升自身的幸福感。
在關懷員的引導下,小欣開始學習「友- 情- 義」三大心理健康保護因子,學習自助。
● B(友)Be friend:建立支持系統,找到可以傾訴與陪伴的朋友。
● M(情)Mindfulness:透過正念練習與自我對話,學習安定內心情緒。
● I(義)Identity: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,找回對母職與自我的信心。
此外,關懷員也協助小欣加入桃園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,結識了同樣來自異鄉的新手媽媽。透過這些資源,小欣的憂鬱情緒逐漸獲得改善,她說:「當初覺得自己很無助,現在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還有很多人願意陪伴與幫助我。」
小欣的故事並非個案,許多孕產婦在這段旅程中,都可能面臨心理上的挑戰。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支持,桃園市政府推出「孕產婦暨婦女心理健康促進」計畫,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心理諮商、中醫調理與精神醫療評估等補助。如果您或身邊的親友正在經歷類似的困境,請記住:您不需要獨自承擔這一切。撥打一通電話,就能找到屬於你的「幸孕守護神」,讓我們一起攜手,守護你的身心健康,迎接幸福的未來。
服務專線:0921116802(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)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,上午10 點至下午6 點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「諮商與輔導」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,創刊的旨趣,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,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,能夠共同參與。
適合閱讀對象:學校、企業機構、社會輔導機構、醫療機構、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,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。
「諮商與輔導」月刊是一份專業性的刊物,創刊的旨趣,就是要提升輔導工作的內涵,我們渴望從事輔導工作的同仁以及關心輔導工作的各界人士,能夠共同參與。
適合閱讀對象:學校、企業機構、社會輔導機構、醫療機構、感化機構的輔導人員,相關研究所學生以及任何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