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誌簡介: 豐年社成立於民國40年,並於同年7月15日發行「豐年」半月刊,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,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,改進農業生產,進而提高農民所得。所以「豐年」的發行宗旨是「農民之友、生產之道」。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,「豐年」的內容也隨之調整,除強調生產外,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。 到目前為止,「豐年」半月刊已連續發行了60餘卷,在過去60餘年間,「豐年」與台灣的農業一起成長,詳實紀錄了台灣農業發展的經過。多少年來,「豐年」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,宣導政府政令,也反映農業、農民及農村問題,在早期的台灣農村中是很多人必讀的刊物。「豐年」目前以雙周刊繼續刊行。
本期內容簡介
從手機到餐桌
農產電商的機會與挑戰
COVID-19疫情持續一年仍未見和緩,在國內大幅減少聚會活動、農漁產品外銷受阻的情況下,農產電商反而逆勢成長。農委會「臺灣農產嘉年華」網購活動,去年總銷售額超過12億元,年成長率達30%;漁業署也首開先例,主動建置網購平臺「鱻魚購」,協助養殖業開拓更多元的銷售管道。
一時之間,電商彷彿成為農產運銷通路的明日之星,但是臺灣農產電商發展多年,市占率仍然有限,顯示市場仍有成長空間,農產品投入電商,是否面臨先天條件的困難與限制?新的通路模式,能否真正提升農民收入?農民投入電商,需要做好什麼準備?本期《豐年》與您一起探討農產電商的機會與挑戰。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豐年社成立於民國40年,並於同年7月15日發行「豐年」半月刊,這是一本專業的農業雜誌,主要在介紹農業新知,改進農業生產,進而提高農民所得。所以「豐年」的發行宗旨是「農民之友、生產之道」。後來由於經濟結構及農村社會的改變,「豐年」的內容也隨之調整,除強調生產外,也注重生活與生態的問題。
到目前為止,「豐年」半月刊已連續發行了60餘卷,在過去60餘年間,「豐年」與台灣的農業一起成長,詳實紀錄了台灣農業發展的經過。多少年來,「豐年」也一直扮演著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,宣導政府政令,也反映農業、農民及農村問題,在早期的台灣農村中是很多人必讀的刊物。「豐年」目前以雙周刊繼續刊行。